←照片摘自網上,某人家的廚房
我曾經讀過一本散文,是楊牧榖先生的《從書房到廚房》。我喜歡裡頭的一段話——“絕對誠實地跟你說,我大半生時間都泡在兩種房間:書房與廚房。之外,才是上課的教室和治療的病房。我看這是上天對我特別的恩眷,若可以再活一遍又可自作主張的話,也不會有別的選擇。
我猜想有人會這樣問:假如只能二取其一,你下半生願意泡在書房,還是廚房?……無疑,書本教導人怎樣作判斷與選擇;然而只有廚房這樣的地方才會讓人看到,複雜的人生不是靠判別來解決,而是靠中庸、統攝,也是靠包容和接納。我生命中曾有那麼恍然的一刻,發現書房與廚房原來是相連的,有時甚至是重疊的——在書本上看到的,或在理念上糾纏不清的,只要肯走出書房,走入廚房,給大腦換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書房搞不通的境域竟然漸次澄明又關聯起來。”
以上這段話非常精闢地描述出我對書房與廚房的感情。對於書房與廚房,我總是有著無限的幻想。我常會拿著雜誌興奮地跟少爺說:“你看你看,以後我們家的廚房要像這樣子……”“你看,以後我的廚房要有這些器具……”或者無厘頭的對朋友們說:“哪天我結婚了,你們記得要送我各式各樣的廚房用具。你看我這朋友多好,連禮物都幫你們想好了。”如果哪一天擁有了自己的dream house,我想我會用盡心思設計我的書房和廚房,而我最想自己可以很幸運的,這一輩子,大半時間都泡在書房和廚房。
少了少爺在我身邊,加上課業的壓力,其實我這幾個月以來鮮少自己下廚煮飯。但我是只饞嘴貓嘛,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可以吃吃喝喝的活動。少爺曾偷偷留了一張小紙條給我,上面寫著:“在上海開心生活,還要努力學習哦!……”這紙條雖小,但對我的意義非常重大,每當遇到什麽困難,我都會習慣抬頭看看這紙條,重新找到能量。努力學習之餘也要開心生活啊,而生活,除了欣賞美景,當然還有品嘗美食咯。
A. 一個人吃飯
要上課的時間都不自己下廚,一般到食堂去打包。幸運的是,食堂的伙食對我來說還是美味的,重點是價格也偏低,很適合要省錢的留學生,呵呵。靠近學生宿舍有一棟兩大層樓的食堂,裏面有各式各樣的食物任君選擇。雖然還是不少學生投訴食堂的伙食偏油偏咸,但是對我這個在北京呆了三年的留學生來說,這裡的伙食實在太棒了。(品味降低?!)
B.和同學一起上飯館吃
最近天氣冷了,當然少不了要吃火鍋。上完高級漢語課以後,大家心血來潮相約一起去吃火鍋!結果竟然一桌圍了12個人一起吃,有韓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德國、羅馬尼亞、越南同學一起,大家吃得暢快、聊得痛快。
有很多小妹妹小弟弟啊,都是90后呢!大家都很可愛+活潑,讓我想不認老也不行呢。那天大家吃得非常開心,還大庭廣眾地大喊——飲勝!哈哈,馬來西亞人好像去到哪裡都可以盡情地敬酒,喊飲勝。
D.在房裡做飯聚餐
一直吃人家的我也會不好意思,所以再一次的聚餐,我煮了tomyamkung,泰式酸辣湯讓她們嘗。這是我第一煮東西請新認識的朋友吃,覺得味道不是特別好,但她們都直說好吃,還把一大鍋都吃完了,呵呵。而我也愛死了韓國媽媽的自製小菜,非常香脆爽口。感覺真的很幸福啊,忙碌、壓力之餘可以吃上一頓豐盛的……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的生活呢?
其實身邊的朋友都是研究生,而且都離鄉背井。偶爾在課室、戶外碰面,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壓力和各種的不適應……大家都努力滴去面對眼前的一切挑戰,無非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打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而上完課,絞盡腦汁以後,可以舒服地坐下來吃一頓飯,閒話家常,就變成了值得珍惜的幸福時光。
所謂的吃喝,其實只是留學生活的一部份。但學業、旅行、戀愛、睡覺、工作……何嘗也不都是生活的一部份?但願,我可以時刻警惕自己:用最大的熱情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