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很久沒有聊天的外國友人skype,遙遠的距離,久違的寒暄。屈指一算,我們已經四年多沒見面,僅靠書信和網路聯繫。談話中,她突然說:hey,Qing!where is your passion?我回答:I’m not sure!啊,where is my passion?是什麽因素讓她覺得我對生活沒有激情呢?或許我真的該自我檢討了……
       忙碌論文開題之餘,還是偷閒看了不少課外書。(嘿!)坦白說,對我這種凡事三分鐘熱度,一無所長的人來說,若要我列出有什麽才華或專長……(絞盡腦汁)還真的是。沒有。勉強說有什麽堅持許久的愛好,我想也就是閱讀了。如果說,我在生活真的累得都找不到激情繼續生活了,看書就是最佳的充電器。一本一本的好書,裝著作者精彩的人生,創意的想法,每每都可以激勵我要更努力地生活下去。唯有堅持眼前的挑戰,我才有辦法更好地去追尋我想要的人生。目前的生活或許壓力,或許沉悶,但只要翻開一本主題截然不同的書本,我就可以暫時脫離眼前,跳進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在浴缸裡邊泡澡邊讀書時一天里最享受的時光了!忙論文的時候,我堅持白天是看資料、翻書、思考、下筆的時間,但晚上六點過後就是運動、休息、看書的時間。我特別愛睡覺前讀我喜愛的書,然後再幸福地入睡。但這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常會一看就忘了時間,隔天起床特別辛苦。因此,我總是限制自己讀一個章節,或多長時間,然後準時睡覺。規律的生活需要長期的作戰,一旦鬆懈,很多該做的事該完成的計劃就會趕不上進度,就像火車脫軌一樣帶來大麻煩。
       持續買書、持續地藏書、持續地閱讀……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究竟想要通過閱讀來得到什麽?越是空虛越是閱讀。越是忙碌越是閱讀。越是開心越是閱讀。越是悲傷越是閱讀。我可以通過閱讀來找到自己,還是逃避自己?我也沒有答案。佛家說: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當我哭得很傷心,拼命地表達自己,笑得特別大聲的時候,我想我内裏還是一片空白的。Where is my passion?For now, maybe is reading and seeking. Try to find out who am I.
王迪詩《一個人的私奔》

        話說王迪詩是香港最神秘的專欄女作家,一位標稱28歲的律師,任職國際律師行。我想王迪詩想要讓自己永遠停留在28歲,所以在書籍里的簡介不標出生年份,只注明年齡。這樣不管讀者在2011年或2046翻開這本書,都會看到作者28歲的簡介。但我想,好事的讀者還是會自行推測,2011年你28歲,2046年你應該也是5、60歲的老太婆了,呵呵。這是題外話。如果有留意大陸書籍市場的話,應該不難發現文壇幾位“新興”的香港作家。除了早期一批董橋、西西、梁文道、馬家輝、林夕之類的,近期還有邁克(勉強歸類到香港這一區)、王貽興、王迪詩、林奕華、羅孚、周耀輝等人的書籍推出市面。2007年剛到大陸時還嚷嚷著沒什麼港台書籍可買的我,近來可是只擔心自己沒錢買。
       邁克的文風引不起我的共鳴,王迪詩的文章反而對我的胃口。(Oh,Michael and Daisy)王迪詩的文章讓我想起張小嫻,同樣犀利的文筆,直率寫出現實的觀點,毒辣得來讓你在驚歎之餘又不得不認同。當然,這樣的書寫有時未免有點主觀,但專欄文章或小品文,大部份都是這類風格,短小精悍,務求get into the point。贊同或反對,都是閱讀之後思考的直接得益。個人認為很符合現在這凡事要求效率的社會。如果不喜歡這類文字,性情較為溫和的人,多半會選擇讀更文學的作品,或長篇小說。
       王迪詩的個人簡介,還有這麼一段話——“獨自住在九龍塘蘭開夏道,享受著小資的高調人生,是名副其實的BOBOS in Paradise。”對,這正合我意。近期我注意到了bobo族的存在!Bobo族是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西米亞(Bohemia)的縮寫組合單詞,來自一本翻譯書《天堂中的布波族》。布爾喬亞(Bourgeois)和波西米亞(Bohemia)這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甚至相互衝突的社會階層混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布波族”。布波族即講究物質層面的精緻化享樂,又標榜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羈和浪漫主義風度。所謂的Bobos,指的是那些擁有高學歷、收入豐厚、追求生活享受、崇尚自由解放、積極進取的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一類人。有人認為,Bobos是21世紀的精英一族,追求心靈滿足是其工作的動力,并善於把理想轉成產品。(摘自網上資料)某個程度上來說,有錢、有閒、有地位,是Bobos族的標誌之一。但話說回來,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其實大多數人都在努力工作之餘,積極地去享受生活。那是不是說我們都可以自稱Bobos呢?其實,所謂的Bobos,他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工作態度還有很多相關的概念,不是有錢或會花錢這麼簡單。(如果對Bobos有興趣,可以自行參考網上資料或相關書籍,如《Bobos布波族: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崛起》)而王迪詩自稱Bobos,在書裡就可以看到她的事蹟。比如在大學畢業前的暑假,獨自到歐洲轉了一圈、閒來無事興起就從香港坐飛機到上海只爲了吃上海雍福會的松子魚、一有時間就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喜歡住飯店……
       看起來,就是一個有錢女享受人生的故事。如果這樣斷定王迪詩的文章沒有可看性,那就未免太武斷了。她的著作一本接一本的推出,看來還是有其可取之處。合上這本書,我想不外乎就是王迪詩“很敢說”,享受生活之餘她也具備洞悉事物的觀察力。王迪詩的文章很口語化,有時還免不了“香港腔”,偶爾還帶有“shit!屁!TMD”等字眼。壓力的時候我喜歡閱讀這類的文章,輕鬆之餘也不失一些“脫離常軌”的思考。《五位公主,五種命運》里提到了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五個孫女的故事、《初雪》里談到十月最後一個夜晚就下起雪的北京,應該就是我也在北京的那一年、摩洛哥、南非、日本之旅,許多許多的內容。
       “飯店是漂泊的象徵。我喜歡漂泊,但不喜歡像乞丐那樣漂泊。住五星級飯店也可以是一種流浪,我稱那為“高級流浪”。有些人口袋明明有錢,去歐洲非要睡火車站不可,認為那是青春的標記,瀟灑又不羈。世上就是有人喜歡刻意為自己製造浪漫,真要命。若真的窮到要露宿街頭,還學人去旅什麽行?”——《超級飯店迷》
       “我喜歡旅行,也經常旅行,但人是否非去旅行不可》男人需要多個女人,我們需要看看這個世界,所謂”需要“,究竟又是什麽意思?沒有的話會死掉嗎?我相信人可以一輩子足不出戶,依然擁有浩瀚的思想;相反,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走遍天下卻依然是井底之蛙。旅遊並非“視野”的保證。”……“再精彩的旅行,都不過是吃飯、睡覺、再吃飯。若不是帶著一顆平常心,那一趟旅行終歸還是會讓你失望。刻意安排的,又怎算驚喜?拼命去找,就一定會找到答案嗎?……”——《追》
       “有人花一輩子,只爲等一個人。一直等,一直等,有一天你終於等到了,竟發現一點也不開心。等待,往往最作弄人。”——《等》
       很多時候一本書,就好像一張專輯,總是很難讓人驚豔到底,有些部份你會特別喜歡有些則不。這樣一本結合散文小品與攝影照片為主的書,就看能不能合你胃口咯。而我,得到的比期待的多一點點。後來的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了王迪詩的照片,長得有點像郭可盈。我想,她就要脫離神秘專欄作家的行列了。
 
連美恩《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
       我一直覺得王迪詩和連美恩是兩個風格很不同的女生。一個喜歡豪華小資的旅行,一個脫離舒服的環境去couchsurfing;一個認為流浪也可以很“高級”,一個就說流浪很“辛苦”;一個很討厭巴黎,一個愛上巴黎的魅力。可總的來說,她們對我來說,都沒有所謂的高與低,我認可的,是她們對生活的認知,還有努力活出自己的勇氣。如果一個人沒有認清自己,老是在看別人,進而質疑:“爲什麽她可以這樣生活?難道……”、“或爲什麽她這麼自私,都沒有考慮別人……”或“這樣好好哦,我也想要這樣有錢,然後去旅行……”那她可能終究活不出自己。曾經何時,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膽量和才華去活出自己。只能靠批判別人來肯定自己,或者總是羡慕或妒忌別人,搞到自己活得鬱鬱寡歡,好像全世界都得罪自己。
       我在她們身上看到了勇氣,堅持活出自己的自信。你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只要找到了自己的路,勇敢樂觀地去做,自然會把正能量傳給身邊的人。有能力的,去幫助別人一把;沒有能力的,就衷心地祝福他們。問心無愧,坦然大方。我堅信,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沒有權利去批判任何人的人生。坦白說,我也常陷入悲觀的人生。尤其想到博士論文,想到自己的能力,想到自己可以為這社會貢獻什麽,我總會無法自拔地跌入情緒的泥沼。但我也總提醒自己釋放够了就要站起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看書,看別人勇敢實現夢想的書,總會給我帶來生活的動力。
       連美恩在24歲那年,決定放棄出國念研究生的打算,背起7公斤的行李,離開家門。當然,浪漫舉動的背後,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這段尋找自我的旅程,有著太多太多現實的考量與實際的考驗。作者的爸爸是一個醫生,她心裡一直以為自己不在乎爸爸的肯定,但其實這些渴望一直都藏在心底。這本書,與其說是有關旅行的書,不如說是一個攝影藝術工作者在找尋自己的旅程。書中體現了作者對於藝術的認知,對於攝影的想法與執著,對於旅途中的所看所想……雖然書不厚,文字不華麗,但我看到了簡單背後的美好。
       “我突然明白,絕對的美麗或醜陋其實並不能真正感動我們,所謂藝術,其實是一種人們對自己華麗又痛苦的偏執,而感動,就在於全心全意追尋自己心中理想畫面的那一刻。”
       作者通過couchsurfing,體驗了各種不同的人生。其中有土耳其的DJ Matt,還有他的同屋住Gamze。作者跟他們相處得很愉快,但後來才發現這一對男女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旅行到這一刻我才明白,人生就像拍照一樣,只有我們想要呈現的那個畫面是美好的,而框框外面的那些真實,往往醜陋得讓人難以面對。”當然,作者也遇到了性騷擾的host,度過有驚無險的夜晚。很多事情總有許多面,couchsurfing雖然有許多無法預知的危險,但還是有很多機會遇到好人好事,結交到真摯的友誼。
       更令我驚訝的是,作者在巴黎的host,是一對同性戀情侶!作者要求幫他們拍一系列照片,但要求他們必須全裸出鏡。這對host竟然也答應配合,最後拍出了一系列有質感的照片。作者找的host一般都是藝術工作者,讓她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對於一個攝影師來說,尤其花一筆錢去換取一個學位,不如在生活中獲得體驗與實踐的機會,可能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我堅信,美好的藝術作品或靈感均來自于生活。
1.      尤其把流浪說得那麼浪漫,不如說,流浪讓我們遠離了我們最習慣的東西,流浪把我們送上和自己獨處的道路,流浪很辛苦,但流浪讓我們認識自己。
2.      我曾經跟那些趕著25歲有份好工作,28歲嫁人,30歲生小孩的人沒什麼不同,我趕得要死,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可能性,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趕什麽。幸好,因為我終於忘了自己是誰,所以我終於找到了自己。

        書裡有很多很多作者的想法,這裡沒法一一摘錄。而我認為,流浪不一定要去遠方,它更需要的是一顆心,還有我們如何去體認身邊的人與事。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流浪只不過提供了另一種方式,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去認清自己。People don’t tell you who you are. You tell them.
 
        Where is my passion? I’m still looking forward i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waiangel 的頭像
    kawaiangel

    生活的事

    kawai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