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的生活有太多大大小小的雜事,要出去玩,有煩心要解決的事,要靜下來看看書或寫文章的時間變得好少。因此,閱讀量開始降低,讀書時間開始變少,就連規劃好要寫的4月讀書筆記也沒有出來。(說著說著,突然有想要面壁思過的羞愧)

        屈指一算,我已經有將近兩個月沒有買書了。像我這種愛書成狂的人,怎麼可能?事因,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哪裡啊?書要運回家,還是運到哪裡還是個問題。老媽說:“家裡的書多到將來給你當嫁妝好了。這麼多書當嫁妝,男方說不定還會因此後悔退婚。”我媽很可愛吧?她就是那種嘴裡碎碎念,但卻會再買個書架給我,平時我不在家幫我打掃書架灰塵的老媽。哪怕是一本書、一張紙,都會幫我收好不會丟掉的好媽媽。媽,這樣女兒被你寵壞嫁不出去你要負責哦!

        話題扯太遠,回來。監視一下5月都看了什麽書吧?雖然數量很少,但還是要對自己交代。讀書本來就是應該談質量不是談數量的啊,不是嗎?其實我讀書很雜,不管什麽書都會看一下,連理財書都會給它讀哦,不會理財將來怎麼有錢買更多書啊,你說是吧?最近讀的書都是從圖書館借的。圖書館啊,真是愛書人的天堂呢~╭(╯3╰)╮

        5月讀的15本書里,專門挑幾本讀得非常愉快的來談談。純粹是個人意見和感想,不是什麽書評,難登大雅之堂。

奧威爾《我爲什麽要寫作》
        看完奧威爾的《1984》和《動物莊園》,我突然對這個作家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在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我爲什麽要寫作》。奧威爾的寫作態度很明確——“我的出發點總是由於我有一種傾向性,一種對社會不公的強烈意識”。其實我應該可以猜出他寫作的目的,只有對社會現象有深入思考與憂慮的人,才能在政治寓言中寫出一針見血的觀點。
        我最近也有這種現象,每當看見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我總是想寫文章。以前的我會靠嘴巴講、靠嘴巴罵,而長大以後,我才發現,其實透過文字寫書寫,更“有一個讓大家來聽我說話的機會”。我是個搞文學研究的人,而近期卻發現,有些小說的意義並不在它們的藝術價值,卻體現在它們對於人類的深刻觀察與分析。
        可以這麼說,通過《我》這本書,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咄咄逼人的政治小說家,還發現了一個平易近人的文學評論家。


遲子建《北方的鹽》
        讀遲子建的散文過程很愉快,謝謝朋友介紹我她的文字。她的文章不深奧難懂,但絕對不膚淺。我總是享受地閱讀著,期待她更多的精彩。
        驚訝於她文筆的細膩和對某些事物的觀察入微,描寫也恰到好處,不會落入俗套。我是個喜歡寫“生活文章”的人,遲子建的《一只驚天動地的蟲子》、《北方的鹽》、《故鄉的吃食》、《油茶麵兒》這類散文自然更得我的喜愛。反復琢磨閱讀,突然覺得我跟東北人的生活又拉近了一點。她的童年,有白茫茫大雪鋪蓋大地的童年跟我的多么不同啊。
        讀著讀著,我仿佛又來到了吉林,來到了東北人家,感受他們的實在個性。
        ——“雪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這時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綠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戰利品,被徹底俘虜了,無聲無息。” ——“在北方,鹽與雪正如雷與電,它們的美是裹夾在一起呈現的。”這些,都是我喜歡的句子,它真的實在,樸實而厚重。
        寒冷的北方,你覺得它蒼涼嗎?我卻在遲子建的散文里讀到了它的溫度,開始有那麼一點自豪,我算曾經在北方呆過。

林徽因《和平禮物》
        我和少爺都是喜歡欣賞建築物的人,只是我沒有他那麼熱衷。我總是訝異于少爺的腦袋里怎麼裝了那麼多東西,如果我提起某個朝代某個地方的建築,借此想要炫耀的時候,他知道的總是比我多。於是我想起梁思成。那我可以做林徽因嗎?這樣問貽笑大方了,我知道不可能。
        在文人間以漂亮有氣質著名,把建築學與文學結合起來的才女,是林徽因。極具學者風範的女作家,她是我學習的典範。記得本科的時候讀過何國忠老師《文人的情感世界》,他在書中也對林徽因讚賞有加。感覺上,林徽因,是很多文人才子心目中的理想對象吧?
        書中那一篇《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築》給了我新的思維;《我們的首都》,又讓身在北京的我多了一點感觸。“在原則上,一種好建築必含有以下三要點:實用;堅固;美觀。”、“建築藝術是個在極酷刻的物理限制下,老實的創作”。
        除了建築學才女形象,我也看到了林徽因生活的一面,她給傅斯年、沈從文寫的信件里,我看到的是一個有個性的女孩。奇怪,看完這本書,我倒忘了她跟徐志摩的一段情,而確立的是,林徽因鮮明的個人形象。徐志摩身邊的女人,不管林徽因還是陸小曼,或許是或多或少會因為徐志摩而有名,但她們絕對不平庸,而且很有才華。
        合上這本書,我想起了早前讀過的《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我發現,我又愛她多了一點。


村上春樹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麽》
        讀這本書之前,我看了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愛情時我們在談什麽》,因為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我在描寫人生微妙、難解卻又真切人性的細節上。多數來自雷德蒙●卡佛的啓發。”看完了卡佛的書,確實有那麼一點感覺吧?比如那:“但愛這個字——這個字在逐漸變暗,變得沉重和搖擺不定并開始侵蝕這一頁紙,你聽。”(《愛這個字》)這種句子,也像是村上春樹會寫的吧?有種輕飄飄的虛無感,但又確實在你心房留下了什麽。        
        卡佛談愛情,愛情在每個世人面前有千百種姿態。村上談跑步。跑步?跑步在你我的人生扮演著什麽角色?愛情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留有一席之地;但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跑步。
        村上春樹是摩羯座的,對於我來說,基本宮的人就是可以,年復一日堅持地做著什麽,哪怕沒有很愛,但總是可以從中找出點什麽樂趣來。我媽媽也是這樣,她總是可以在系鞋帶時嘴裡說:好累哦~但卻每天5點半起身去運動的人。坦白說,我由衷佩服他們的毅力。
        這本書對我來說,超越了文學的鑒賞,我得到的,是心靈慰藉的力量。我也好想堅持做點什麽,堅持個十年以上;十年以後,回望自己的收穫。其實閱讀、寫文章,也像跑步一樣是個耗體力,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唯有耐得住,才能產生點什麽東西出來。
        看完這本書,我得到的感想是——我人生中應該更為關心的,是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如果哪天,你在街上看到一個類似我的女孩在跑步,那該感謝的,還是村上春樹。我一定是從中領悟到了什麽,得到了什麽。

王安憶《王安憶的讀書筆記》
        自從08年讀到鐘芳玲的《書店風景》以後,我對於談藏書、讀書、買書課題的書籍尤為喜愛。我總是好奇地想窺探文人的書房,知道他們都在讀什麽類型的書。
        其中我讀到了王安憶原來喜歡到圖書館讀書,我心裡特別高興。站在眾多書架的跟前,我喜歡摸摸這本,看看那本……刹那間覺得自己的世界無比寬大。那種感覺,著實像來到一條有很多美食的小食街,對什麽小吃都好奇,都想嘗上一口。直到肚皮撐得滿滿的,心靈充實極了,然後滿足地笑了……唯一不同的是,吃多了會長胖,但書本卻是心靈的糧食,讀多了也不會有副作用。
        《在偏僻的地方讀書》也是我喜歡的文章。你試過去偏僻的地方讀書嗎?平時我們的選擇總是很多,看這本幾頁,翻那本幾下,徜徉在浩瀚無邊的書海中。而去到偏僻的地方,你或許只能帶上一本書。在沒有其他書的情況下,你只好很仔細,很認真地閱讀那本書。像我我偶爾去偏僻的地方旅行,手上只有一本書,自然得仔細且認真地閱讀。那刻你可能會發現,好書啊,實在是應該細細品味,一再閱讀。
        書中還有比較學術點的讀書筆記,也挺合我口味。《大陸台灣小說語言比較》是我喜歡的課題,我早前也想過要寫一篇類似的文章。看來,可以在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再做發揮。王安憶還談到《包法利夫人》,記得兩年前,窩在床上看這本書的我,也為作者揭露那殘酷現實的書寫手法而思想糾結了好幾天呢。
        讀書,就是這麼快樂的一件事,絕對值得為它付出你寶貴的時間。


木心《魚麗之宴》
        坦白說,第一次在圖書館翻閱木心的散文,我是完全處於迷離狀態的。在忙論文的我,根本無法進入木心先生的語境,只好把他擺回架子上。雖然我在雜誌上看到有關他的評論——大智者的大智慧,但我還是放下了,直到我完成論文。
        談文化、談創作、談感悟、談旅行……博大精深的文人形象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印象最深刻木心寫過的一句話——“旅行最怕的不是關卡,而是自己的行李。”有著哲學家的氣質,寫著沉靜平穩的文字。他雖然談人生、談感悟,但不輕飄,反而像“水”,以各種形態,展現在讀者面前。時而澎湃,時而灑脫。
        或許我的文學造詣還太低,可能,我要讀更多有關他的作品,才有勇氣討論他的文章。木心無拘無束地表達對中華文化的憂患意識,而我卻沒辦法隨心所欲地闡釋木心。
        我需要的,是更詩意的過日子。而再閱讀他的文字,自然可以百分百地融入。

其他閱讀書目:
蕭乾《老北京的小胡同》
朱自清《朱自清人生筆記》
新井一二三《櫻花寓言》
重讀書籍
席慕容《我的家在高原上》
巴金《隨想錄》
文藝小說
石康《奮鬥》、《奮鬥烏托邦》
偵探小說
內田康夫《盆景》
枕邊書
《情緒的力量》

        閱讀的日子是令人歡喜的。但願,我永遠都可以這樣無拘無束的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waiangel 的頭像
    kawaiangel

    生活的事

    kawai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