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說這套電影是在去年光棍節上映的,票房非常理想。眼看下一個光棍節都快來臨了,我才在一個百般聊賴的晚上看了這部電影,原因無他,逃避論文。但壓根兒沒想到,一直被我認為走偽文藝路線,只是騙眼淚的電影,竟然也會打動我。不過話說回來,本小姐不只也走偽文藝青年路線,而且笑點和哭點還非常低,有什麽資格批評人家?(嘿)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宣傳片,當下就覺得十分催淚。女主角哭著嗓子追著前男友的車,說:“我突然明白了他說的話,我要追上這輛車,我要對他說我知道我做錯了什麽。你可不可以原諒我?可不可以再等等我?等等我吧,前路太險惡,世上這麼多的人,只有你,是給我最多安全感的伴侶。請不要就這麼放棄我,請你別放棄我。我不再要那些一擊即碎的自尊了,我的自信也全部是空穴來風,我要讓你看到,我現在有多卑微。你能不能原諒我?請你原諒我……”背景音樂是陳珊妮柔柔的歌聲,這樣悲情的一幕,究竟可以騙走多少觀眾的眼淚呢?

        可這一幕讓我覺得厲害的是,編劇並沒有讓悲情走到灑狗血的地步。起碼我們沒有看到女主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跪在地上求前男友原諒的畫面。現實已經太殘酷,電影里的女主角總算完好地保存了她那骯髒的自尊。也許從另一個層面我們可以看到,就算表現得再卑微,我們也不一定可以挽回失去的愛情。
        我覺得這套電影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它很好地詮釋了一個人失戀或受到打擊、傷害、背叛時的心理過渡期。從一開始的震驚、憤怒、無法接受、失控、怒駡,到喪失自信、逃避、放棄自己,最後是接受、療傷、自我反省……準備好自己以後,重新出發。正如電影里王總對女主角說:“時間能治愈一切,雖然我無法告訴你時間有多長。”
        
電影更成功的地方是,它用一個女人失戀33天的心路歷程來告訴我們另一層面的道理:愛與取捨、反思與成長。

        我們普遍認為,被拋棄的人是可憐的,被背叛的人最值得同情。“被分手的人”或“被離婚的人”不停地自憐自艾,不停地跟別人控訴對方有多差,自己到底有多麼可憐。可是我在內心深處總是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然,不是說被拋棄或被背叛的人都不值得同情,只是如果你本身那麼優秀那麼完美還被拋棄的話,那實在是沒必要難過,甩甩頭髮向前走吧,更好的在前方等著你。若不是的話,是不是可以擦擦眼淚,仔細想想,是什麽讓今天這個局面發生?

        愛情結局中的失落者面臨自己是否不值得被愛的疑慮,取捨者則承擔自私、殘忍、破壞的罪名。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都不是聖人,一段感情的失敗,雙方註定都必須付上責任。
 
        很高興電影里的黃小仙,從憤怒不甘到漸漸看清了事實的本質。她沒有緊緊地抓著前男友出軌的不堪,也沒有掉入質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漩渦里。她一直很勇敢地,去回憶她和前男友溫馨快樂的相處畫面,也努力地反思自己。她知道自己的性格或許有缺陷,或許在過去的戀愛裡做了許多不成熟的舉動,但她勇敢地去面對。她內心裡的確質疑過人性,也否定過過去相處的美好,但回憶起種種的一切,再看到前男友給自己留的紙條,她還是哭了。這哭或許夾雜著許多的情感,有感謝、有內疚、有遺憾、有不捨、有心痛……這一切,都那麼真實而美好,只是,都過去了。

——原來在這段感情里,沒有人全身而退。我曾經是他的夢想,關於未來的每一幕里,他都希望有我的出演。而到了結尾的時候,我們統統慘敗,我毀掉的是他關於我的這個夢想,而他欠我的是一個本來承諾好的世界。
——所謂的自我,所謂的感情潔癖,所謂的據理力爭,是我這段感情的病灶。每當問題出現時,我最常做的不是傾聽,而是抱怨,不是合作,而是攻擊。

        那一刻,我覺得黃小仙長大了。不管愛帶來什麽痛苦,只要確認是對方造成的,就覺得自己很坦然。但相反的,要承認自己造成別人的痛苦,在自我與他人之間選擇維護自我,是很困難的。她真的在傷痛里成長了,勇於去面對自我的不足,不再是責怪自己,抱怨他人。而這一切,又有多少個人能做到呢?
 
       
 我始終相信,每一次的傷痛都是一個再成長的機會。咬緊牙關去度過吧!《失戀33天》,與你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waiangel 的頭像
    kawaiangel

    生活的事

    kawai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