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媜:詭譎的華麗
       第一次接觸簡媜,是因為她的《紅嬰仔》。本科的時候,似懂非懂的讀著。有個快做媽媽的好朋友說,這書寫得真好!嗯,我也這麼覺得,她把初為人母的那種忐忑心情描寫得極其詳細,孕育嬰兒的挫折、興奮、不安、開心我都感受到了。當然我最愛的,還是書裡說的那句:“若有一天——兒子,你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困惑、憂悶時,希望你能讀一讀媽媽寫給你的文字。生命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這書既是船,載你悠遊。”

       那一天我在馬大的東亞圖書館,看著這一段話,久久地感動著。那一天,我看著朋友臉上母愛的光芒,竟也有點衝動想要生個孩子,然後為他寫一本書。我總是容易感動的,就如我讀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我的淚水積滿了眼眶,突然也想給臨睡前的孩子說個童話故事。


         更近一步讀簡媜的書之前,我讀了大量的學術期刊。那是剛來北京念書的某一個春天,圖書館裏有關港台文學的書不多,看了《以箭為翅》這本散文以後,我飢渴了。“茶一口飲盡,淺腹陶杯內悠然走煙,像五步一徘徊的魂。陰暗的午後,山雨欲來,啼鳥為雨調音。我坐著,我坐著。”每每閱讀,我總是被這種華麗文字背後所寫出來的閒散震撼,筆記本上也總是抄下許許多多類似“華麗的字句”。簡媜的文字,巔峰造極,讓我望而感歎……讀很多學術期刊原來是有利的,起碼除了貪婪地閱讀以外,我似乎懂了一種所謂的“鑒賞”,學會了去抓文字背後的含義。我不再像一個膽小的讀者,不敢插話,深怕誤讀了作者華美的一字一句。
       
         其實我還是有點害怕,嘗試寫一篇所謂的“書評”。但總是寫得坑坑巴巴,文字害羞得很,不敢出來迎人。我總得鼓起勇氣,為自己寫點什麽,不如就從讀書筆記開始吧?其實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讀上一本好書、一段美麗的句子、一個貼心的比喻段落,總是興奮且激動,想隨便抓個什麽人來好好分享一番。而身邊的那個他,總是聽我呼吸急促、亂七八槽、七手八腳地演說著。更多時候,養成了他的惰性,遇到我直說好強烈推薦他讀的書,他總是說:“你讀給我聽吧!”而我卻不是個很好的“朗讀者”,閱讀的字裡行間有自己的語氣、情感和主見,但他總是耐心地聽著,就像我耐心地聽著他說什麽“宇宙大爆炸”。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近期大陸開始引進了很多港台書籍,我賊賊地笑了,因為這些書實在太便宜。呵呵。

《水問》
 
        我第一本讀的是《水問》,因為書頁上說“這是簡媜的第一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懷敘說大學校園裏外的人生幻化……”我從簡媜的文字裏去回望她的,和我自己的過去。正如她說的,“那段年歲里最大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個性的劍芒、在讚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若干年後回顧20幾歲的我,是不是也是這個樣子呢?我懂的,我都懂。可是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永遠無法跨過這些傷害長大,我們必須經歷傷痛,哪怕前人已告訴你許多。因為我們必須把經歷的傷痛化為養分。


         我繼續跟隨簡媜的腳步,看到她曼妙的身影膽怯地走在臺大的椰林大道,跟著她去看滿林的杜鵑紅……原來她也曾在上課望著窗外的樹發呆,正如我在文學院上課時思緒飄向遠方,好奇北京的樹發出的聲音怎麼跟馬來西亞的不一樣?年輕的時候,看見樹啊、花啊、天氣啊,似乎都有辦法風花雪月一番。“我不是作者,但記錄每一次的感動是我的習慣。”我也常感動,但爲什麽我寫不出好文章?分別在於,我很少記錄自己的感動。或許更多人,習慣了記錄憤怒與不滿,忘了生活中細微的感動。是啊是啊,要勤於記錄自己的感動呢,於是,處處美麗。

 讓懂的人懂,
 讓不懂的人不懂;
 讓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繭。



《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三毛離我們遠去,現在我們枕邊放著的,是簡媜。”


         我強烈地覺得不應該拿三毛來跟簡媜做對比的。喜歡三毛再看過簡媜的都知道,她倆的風格是多麽不同。我曾經那麼迷戀三毛,十幾歲的時候躲在一旁為她的文字小小的開心,淡淡地悲傷,因為荷西的離去哭得很傷心,因為三毛在撒哈拉的遭遇時而笑時而感動,和上書頁后竟有絲絲的不捨。而讀簡媜,我總是被她文字里透露出的敏感、悲傷或懂事而停滯不前。我總是讀得很慢,然後莫名的悲傷,突如其來的文思泉湧。簡媜字裡行間的華麗,跟張愛玲的也不同,簡媜更像個懂事的娃娃,有一種淡然的落寞揪著你的心扉。


         看畢《漁夫》這篇散文時,我突然很想念我的爸爸。爸爸都是女兒們心底的戀人吧!我總是覺得自己寫不好有關親情的文章,因為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對於自己身邊的戀人,其實我也不懂得如何去表達心中的愛。或許,有點距離,對自己比較安全。我總是靜靜地看著爸爸吃飯、看電視,然後躲在一旁看書。我從不會主動跟爸爸同桌吃飯,但我希望爸爸知道其實我並不討厭,我只是彆扭。看完《漁夫》,其實我突然很想和爸爸好好聊聊,跟他單獨同桌吃飯。因為,我害怕,很多現在不珍惜的事情,將來是彌補不上的。


         最後想說,這是簡媜接觸佛教以後創作的作品。




《女兒紅》


         誠如簡媜自己說——這是一本探勘女性內在世界的書。


         比起前半部,其實我更喜歡後半部的“火鶴紅”。那是一篇篇短小類似微型小說的散文體小品?看完簡媜的文章,突然發現自己不太會分散文和小說的區別了。後來才發現,這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以介於散文與小說之間的體裁穿梭于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中。”每個女性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她們可以是懦弱的,剛強的,溫柔的,男人的……我在文章里發現的,是一個個想脫離男人,脫離社會既定眼光,想努力活出自我的女性。他們的路也許走得不容易,但她們甘願自己做自己的領航。簡媜說:“我追蹤她們的步履,摹寫女性的壯麗與高貴。”


         有機會,我也想寫身邊的女性,我的外婆、我的媽媽、阿姨、隔壁的鄰居、我的好友們,寫一部屬於女性的心路歷程文章。“一班壯士一半地母,我是這麼看世間女兒的。”

 且讓我們以一夜的苦茗,
 訴說半生的滄桑;
 我們都是執著而無悔的一群,
 以飄零作歸宿。
 



《微暈的樹林》

         爲什麽詭譎的華麗讀到最後竟是體會到“簡單的美”呢?是我身在美好之中已全然習慣了?可能就像第一天驚喜地睡在五星級酒店里徹夜未眠,第二天卻可以舒服地酣然大睡?我想也許就是這種感覺吧?


         坦白說,這是一本最厚無疑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總是躺在床上小心翼翼地讀著……尤其喜歡那篇《一生無事小神仙》,更是寫到我的心坎裡去。“當朋友們以不耐煩口吻批評過年愈來愈無趣,並且紛紛安排出團避年時,我時常不知如何表明心跡;其實,我很喜歡過年,像中蠱一樣。”我也是有這種感覺,由衷地喜歡過年。喜歡跟媽媽一起大掃除,去超市買年貨,等年三十跟爸爸拿紅包,年初一親朋好友聚在一塊。“曾祖母教祖母這麼過年,祖母教媽媽,媽媽教我。我承認自己喜歡用最傳統的方式迎接春節,我當它是個溯源之旅,在鞭炮與鑼鼓聲中,像孩子一樣回到誕生之地。”而我還想教我以後的女兒呢。


         當我看更多,越發喜歡的時候,我開始害怕,那我要寫什麽呀?然後我又安心,因為——發現自己的不足,永遠不會太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wai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