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摘自網上,某作家的書房     
         什麽時候愛上閱讀?有人這麼問我。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不是來自書香世家,小時候媽媽是很反對我看書的。小時候家裡開店很忙,父母不可能帶我去買什麽課外書,而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小漁村,可以接觸的書真的非常少。我記得我的啓蒙書是舅舅送給我的——《汪洋中的一條船》。那時候的媽媽並不知道我看的是什麽書,在她的認知里,喜歡看書的女孩長大以後特別“不聽話”。可能,那時候漁村裡讀很多書的女孩總是做著大人們不懂的事,所以媽媽覺得我看多了也會變壞。小學時期的我總是躲在閣樓偷看書,只要聽見腳步聲或媽媽的聲音,就趕緊把書藏在閣樓的隙縫里。當然也有看得入神忘我的時候,書本被媽媽發現除了挨一頓罵,還會被沒收。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汪洋中的一條船》被媽媽撕成兩半,丟到屋頂上去。我掛念著鄭豐喜的結局,還乘媽媽不注意的時候用階梯爬上屋頂去撿書。那時候的我很飢渴,有機會拿到什麽書就會貪婪地閱讀。《傲慢與偏見》是小六的時候念完的……當然,我也不小心的讀了很多怪異的書,其中包括一些色情小說。(所以媽媽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

        十幾年前的家鄉有間很小很小的傳統書店。說是書店,其實充其量是間賣文具和雜誌報紙的店。不過老闆也會賣些小書,足夠我細讀。我課餘時間喜歡呆在書店裡,老闆也很喜歡我,任由我在店裡“免費看書”,反正那些書也沒什麼人看。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在那個時候讀的很多書屬於——馬華文學,也就是大馬本地作家的創作。我的文學興趣,應該是那個貪婪閱讀的年代所培養出來的吧?有時候走在各大書店,看到很多小孩可以有那麼多書看,可以有零用錢自由地買書,再回想起自己偷偷摸摸看書的時光,心中是百般的滋味。(我也到了想當年的年紀?!)

《棚屋》——【加拿大】威廉•揚

☀人類對世界的理解並不透徹,卻擅長斷言事物的好壞。
☀你不能顯示你的信任,正像你不能表現得謙遜。信任是一種感覺自己被人愛的關係的果實。因為你不知道我愛你,所以你不能信任我。
☀真實的愛從不需要逼迫。愛不是去強加一種關係,而是去開闢道路。
☀原諒不等於忘卻,原諒是放開捏住別人喉嚨的手。

        其實看完這本書的當下我是激動的。有股衝動,想要買個一打書,送給我喜愛的朋友,邀請他們一起來讀這本書。對我而言,好久沒讀到這麼令人感動的一本書了!他不難懂,但同時也需要你思考許多。這本書的標題是——“你是否願意深入記憶中最黑暗痛苦之處,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然後我毫不猶豫買下了這本書。(其實只要看對眼的書我通常都會買下的。殘念。)作者出生於一個傳教士家庭,所以文章裏面寫到的主人公是相信上帝的……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那這是一本有關宗教的書咯?不完全。我覺得不管是任何宗教的讀者都可以看這本書。或許在看完這本書以後,你對信仰、感恩、寬容等概念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作者在書裡提出的一些概念是新穎的。我記得有一次,基督教的舅舅跟少爺說:“你爲什麽不相信耶穌呢?難道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記得少爺當時回答:“我相信這世界有造物者或是上帝的存在。可是我覺得那個上帝是唯一的上帝,祂可以是耶穌,可以是阿拉,可以是佛祖。他們是一體的,不需要分你的神,我的神,他的神。”而這本書里的某個概念跟少爺說的話有點不謀而合。書裡共出現了“三位上帝”,有“上帝”、“耶穌”和“薩拉玉”,有女的,有男的。當作者問他們三人誰是上帝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是”。你可曾幻想過?——上帝是個高個兒的黑人女子,而且熱愛下廚?你可曾想過上帝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你面前?你可曾想過其實上帝無所不在,他不局限於任何形式?

        本書主人翁麥克在一次旅程中失去了他的小女兒,甚至連她最後怎麼死去,兇手是誰?屍體在哪都不知道。他的美好家庭因此受到破壞,他心中充滿怨恨,他懷疑這世界是否真有上帝,這世界時候存在愛與真理?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信,讓麥克會到案發現場(當初發現他女兒衣物,懷疑最後遇害地點)。而這次的出走,讓他打開了心結。這本書寫得很好,有很多的字句都可以深深的打動人心。我們通過故事情節深刻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父親的心情,也體會到他失去女兒的痛與對這世界的恨。當悲劇發生在你身上,你無力還擊,甚至被打垮……這種無力卻深刻的痛楚,實在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如果是你,你要怎麼走出這黑暗的陰影了。發生這樣的慘劇,影響的是整個家庭,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看起來都好像沒事了,可是這所謂結痂的傷口,還是會被什麽突發事件而刺破,再度流出血來。在黑暗的夜裡,結痂的傷口還是會隱隱作痛。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留下了眼淚。是的,不要笑我,我就是一個感性的愛哭包。讀完這本書合上的那一刹那,我輕輕地微笑了,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與救贖的力量。

《天黑前的夏天》——多麗絲•萊辛

        《紐約時報》竟然把這本書評為“繼《百年孤寂》之後最好的小說”……沖著這個評語和多麗絲這個作家,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本書。我在北京念書的時候讀過多麗絲的《金色筆記》,那是一本“大書”,花了很多時間才讀完。《天》這本書我也讀了很久,總是覺得英國小說家就是有這麼個本領,他們善於描寫環境、描寫人物的心理、描寫人物的對話……往往你讀完看似廢話的內容,才能慢慢地理清一條脈絡,在最後“咚”的一聲,我抓到作者要說什麼了!

        我這樣形容絕對不過分。記得王安憶老師也說過,寫小說很多時候要把不是廢話的對白寫得像廢話。也就是說,在你讀完一堆像廢話的文字后,突然悟到其中的道理,然後一切的廢話都不像廢話了。(以後再來整理王安憶老師的課堂筆記)其實我覺得讀這本書有點難度,我廢了很大的勁在看作者的描述……但又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書寫功力,她把一個女人的心理世界描述得很完整。仿佛在那一刹那,我們看見了一個為家庭付出了一生的女性,在突然覺得自己不被需要時內心的彷徨。這時我想到我的媽媽,她有過這樣的感覺嗎?她渴望重獲屬於自己的自由嗎?

        出走是爲了回歸嗎?被家庭、生活埋沒的自我,要如何重新尋獲。本書中處處可見女主人翁的迷失、徘徊、迷失、思考……種種。在家裡呆了那麼長的時刻,就算出到社會,她又是否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呢?如此有穿透力的書寫,帶給讀者很強烈的感受力。……看完以後我不禁在想,多麗絲真的是坊間所說的——“天才的文學預言家”嗎?有可能。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韓寒

        韓寒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就連不喜歡看書不讀文學作品的人都沒有不認識他。他就這樣紅了,紅得連公交車站的廣告牌可以看到他的樣子,甚至“公交車身上”都可以看到他的樣子。我一直沒有看他的書,但偶爾會看看他的部落格,看他這次又在罵什麽東西?

        上王安憶老師課的時候,有同學請老師談談對韓寒現象的看法。我記得老師說中國或許需要這樣一個人,但就這麼樣一個就够了,誰也別想當第二,也取代不來。也是的,這樣一個中學也沒有畢業的男生,竟然還紅到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真有點不可思議。於是我找來了這本話說是韓寒最好的小說作品《1988》。看到這本書我想到了《1984》,不會吧?沒想到韓寒在序里也說了村上春樹有了《1984》,他本想改書名,後來還是決定沒有更適合的名字而作罷。

        這部小說以一部休旅車作為載點,作者通過路上的所見所聞書寫了自己的獨特觀點和個人感官。車?一部名為1988的車。後來我發現了韓寒原來除了作家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賽車手!(抱歉,我對他瞭解很少)我想如果身為一個道地的中國青年來閱讀這本書會體悟更多吧?我一直覺得這本書的文學性不強,但是真實性卻很高。真實地在敘述這個世界,企圖以一個叛逆者的身份來尋找新觀點來詮釋這個社會。想做點什麽,但是卻無力、無奈。因此我上路,哪怕不知道目的地,但起碼我在路上。就算我會迷路,但起碼我在上路。只能這麼說,我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了韓寒刁侃的筆鋒,但我又嗅到了淡淡的悲傷。那是一種無力的無奈,意長而味深遠。

        這世界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不公平,你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你的個人觀點嗎?


《伍爾夫讀書隨筆》——伍爾夫

      自從讀了《書店風景》,我就找了伍爾夫的書來看。那時候是被一句話所迷倒的,伍爾夫提出了“一個自己的房間”這一個概念。話說要創作的女性得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還有自己的書桌。為此我不禁汗顏……現在的物資發達,普通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房間,而我到底寫了什麽東西出來?現在的我是很幸福,擁有自己的小蝸居,但我真的可以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嗎?再沒有藉口,沒有藉口不成功,於是我沉淪……(開始語無倫次)

        說回伍爾夫的讀書隨筆吧?其實我很愛讀名人的讀書筆記,窺探這些作家平時都在讀什麽書,在想寫什麽的?因此有一段時間我看了很多作家的讀書隨筆,也去看很多作家的書房,然後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變成像他們一樣。坦白說,看這些作家的讀書隨筆是幸福的。雖說是“隨筆”,但寫得一點也不隨便,洋洋灑灑的文字裡可見文筆功力,或許這就是看得多、思考得多的原因吧!(哪像我?)看了很多人的讀書筆記,其實我最愛毛姆和伍爾夫的。看他們的讀書隨筆都有種快樂的感覺,因為他們討論的書我都看過,這些文學都是流芳百世的呀。他們坐著時光機,不受年代的影響,大家都喜歡看他們的書。其中當然是我推崇至極的Jane Austen女士啦,呵呵!還有《簡愛》、《包法利夫人》、托爾斯泰的作品等等。其實喜愛文學的人,誰沒看過他們的作品呢!像《傲慢與偏見》、《簡愛》、《呼嘯山莊》啊,我都是看翻譯,看原著、看電影、看書評的呢!每次上現代文學課,老師都會提起這些主人翁,仿佛他們身上散髮著光芒,緩緩走在課堂里供我們欣賞。

        伍爾夫較為不同的一點是,她的文學觀點里包含了“性別”。書中其中一章是寫《書與女性》的,作家特別談到了“關於女人的書”、“女性與小說”、“文學與性別”。這樣的文學意識在現今來說當然沒什麼大不了,但在那個時代,伍爾夫可是以她富有啓發性的思想,對西方女權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季隨筆》——喬治•吉辛

        其實這本書我是無意中在圖書館翻到的,當時只是被“四季”這個字所吸引,想看看其他作家是怎麼書寫四季的。後來一看就被迷上了,還發現中國人稱喬治為“中國的陶淵明”!這樣的比喻,看起來被捧得很高啊,的確值得一讀他的文章。

        其實這本書並不在於書寫四季,只是作者把它分為四個部份。這些小品文其實著重在寫自己對書籍、多自然景色的喜愛與感想,也書寫自己的回憶。從此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書、對自然、對財富的思考,文字透著一些古典氣息,但卻不脫離生活化的描寫。

        我喜歡作者一些小品文式的書寫,淡淡的優雅中夾雜著閒情:——早晨的陽光在慢慢聚集起來的雲塊中消失,但他的某些光線似乎仍在空中遲遲不去,并映照在輕輕地下著的雨中。我聽見滴答滴答的聲音拍打在花園靜靜的葉子上,這聲音讓人安寧,使人得以在平靜中思考。這樣的句子,很漂亮吧?雖然是翻譯,並非原文,但也足以讓我細讀幾遍,然後走出露臺仰望上海的天空片刻。

        閱讀的快樂,就是讓我們從讀書中獲取悠閒自在的片刻,不是嗎?


《流浪集》——舒國治

        如果有人說汪曾祺先生是現代最後一個士大夫,那舒國治先生是不是也有士大夫的風範呢?我記得上散文課的龔靜老師說過,說汪曾祺先生是士大夫並不完全貼切,他應該是是個有傳統情懷的讀書人。而閱讀張岱、周作人、汪曾祺的文章時,我不小心想到了舒國治。因為他們的文章一樣有股淡淡的風味,一樣熱愛生活、書寫生活細節、一樣愛茶、一樣善於描寫生活中的小細節。

        其實有不少讀者不喜歡這樣的風格,覺得淡雅得有點沒味道。可是要在凡塵中活出一點那麼樣的淡泊,活得那麼自在,其實需要點功力。生活,是細細品嘗出來的,跟喝茶一樣道理。或許是最近散文課上多了,對於閱讀散文,更有了自己深刻的體會。每每讀上那麼一篇好的散文,心中總有無限的激動。然後我想起了龔靜老師,提到各大文人作品時的那激動摸樣,還有那生動活潑的講課方式。讓人不禁想到,文學,其實跟生活還是息息相關的。當然,我們不能否定,沒有好好書寫的文字,充其量只是記錄生活,而不是文學。但我認為,寫作者更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可以保存住一些所謂理所當然的情感,為高興而大笑,為悲傷而流淚,因此書寫下最真誠的文章。

        當世道不好,當心情煩躁,不如泡上一壺茶,讀上一篇舒國治或汪曾祺小品,讓心情恢復平靜吧!


        最後,說說一部我在國慶長假時看的一部日劇吧!我總覺得日劇是最能溫暖人心的調劑品,每當心很累提不起勁時,看上一部好日劇就能振奮人心,呵呵。我說過我很喜歡跟美食有關係的劇集,就算沒得吃看看也覺得很幸福。《料理仙姬》這部我很喜歡,主要還是故事情節跟整體節奏。一個小女孩,守著一家古老的日式料理店,堅持用最好的柴魚,堅持用稻草燒飯、堅持不做快餐料理、爲了保持水準堅持不開分店……而這一切堅持,在現今這個什麽都要求快、要求方便的世界,還能立得住腳嗎?

        我也想做一個堅持自我原則的女孩……為此,那一個長假,我變成了一個宅女,在電腦前自己哭自己笑。但是,我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wai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